舟山解放过程

舟山解放过程 一九四九年八月至次年五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对据守舟山群岛的国民党部队展开了一系列渡海登陆作战,最终全面解放该群岛。这场战役的发起,源于舟山群岛在华东沿海所占据的重要战略位置。国民党军撤退至此,集结约六万兵力,并配备五十余艘舰艇及部分作战飞机,构筑起海空结合的防御体系,企图以此封锁上海、杭州等要地,同时作为台湾方向的屏障。 面对这一局面,解放军第七兵团投入约四万兵力,采取“逐岛进攻、稳步推进”的作战方针。由于缺乏大型舰艇和海战经验,部队在战前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包括渡海登陆、滩头突击等课目,并积极征集民船、动员渔民支援,为跨海作战创造条件。 战役初期,解放军先后攻占金塘、大榭等外围岛屿,削弱敌军防御支点。登步岛之战尤为激烈,双方反复争夺,解放军在付出较大代价后巩固了阵地。一九五〇年春,随着第三野战军增援部队抵达,解放军在兵力与火力上逐渐形成优势。同年五月,国民党军见固守无望,开始组织海空力量撤离。五月十七日,第七兵团主力渡海登陆舟山本岛,未遭遇大规模抵抗,三天内基本控制全境。 舟山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对长江口的封锁,改善了东南沿海的军事态势,也为后续解放浙东诸岛积累了跨海作战经验。此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体现了军民协作在复杂战争环境中的关键作用。